从古城周边出土钱币看北宋末年即墨地区的历史变革

       编辑:即墨市文化馆     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      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 发表时间:2017/10/27
    

2003年5月23日,建设中的正信花园在挖排水沟时,在距地表70厘米处发现若干北宋钱币,位置在正信花园南门处。在得到居民反映后,市博物馆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,向群众宣传《文物保护法》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,周边群众主动将分抢到的钱币交给了工作人员。

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即对遗留钱币进行了科学挖掘,除少部分被树根挤压冲散,钱币大部分使用麻绳贯穿,呈现出有序排列状态。据分析,钱币应当是盛放于一个木匣之内,匣内用丝织品填充,丝织品应当是对钱币起保护作用。钱币周围无其它文化层和共存遗物,应当认为是窖藏。

此次共挖掘钱币70公斤,经整理鉴定,这批钱币几乎全部为北宋时期的货币,较早的有宋仁宗时期的“庆历通宝”,大多为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的“崇宁通宝”“大观通宝”“宣和通宝”等,其钱币版别、种类基本上贯穿北宋历代,止于徽宗最后一个年号,即宣和年间的“宣和通宝”,“宣和”(1119—1125年)为宋徽宗最后一个年号。徽宗的儿子即钦宗时期的“靖康通宝”没有在这批钱币中发现,由此可推出1126年时,即墨地区已经为金朝统治,所以“靖康通宝”没有在即墨地区发行。

从出土钱币的数量、重量分析,这批钱币应当是在突发事件时,来不及携带而匆忙掩埋,而突发事件应当确认为“靖康之难”的金军南下。

2012年10月12日,市博物馆接到市民电话举报,在即墨旧区改造项目,原窑头片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墓葬(一号墓)。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即进行考古发掘,并对出土相关器物进行研究。根据出土的器物及其他相关信息综合判断,此墓葬时代为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。10月21日在墓葬南偏东20米处又发现一处墓葬(二号墓),经考古发掘,时代为北宋中期宋仁宗至和年间,由此判断此区域周边当为一处北宋墓群。

一号墓,位于烟青路以东100米,市人民医院西墙以西20米的窑头村旧区改造工地内。墓室距地表1米,墓室长2.4米、宽1.06米、高0.8米,墓葬朝向为西北东南向。墓葬四周采用条形花纹石条砌成,上部覆盖5条盖石,盖石质地为三里庄大庙山石料,呈红褐色,墓葬内棺木已朽,被淤泥和细沙覆盖,淤泥呈黑色。墓葬出土完整尸骨一具,经对墓主胯骨和牙齿的研究,判断墓主为男性,身高1.76米,年龄25岁左右。另出土铁质棺钉20余枚,每枚长0.12米,全部已经锈透,在墓室的各个部位出土北宋钱币共55枚,这些钱币分别是淳化、天禧、天圣、绍圣、元符、宣和等时期的方孔铜钱,钱币的时间跨度较大,最早的“淳化通宝”为宋太宗的年号钱,时间为996年左右,最晚的“宣和通宝”为宋徽宗的年号钱,时间为1125年左右,由此可以认为此墓埋葬时间为宋徽宗宣和年间。个别铜钱上覆丝织物,应当为铜钱与墓主人穿着的衣物长期接触所致。钱币在墓葬内散落的情况,可以认为是棺木下葬后,在覆盖盖石前将钱币扬在棺木之上所致,这种习俗以后各代虽有差异,但大概习俗一直沿用至今。

二号墓,位于烟青路以东105米处,在一号墓南偏东20米,墓葬盖石据地表1.2米,为双人合葬墓,有两墓室组成,墓室均为长2.4米、宽1米、高0.8米,盖石质地为崂山花岗岩石材,石质呈青色。对二号墓的左墓室进行考古发掘,左墓主下葬时间要早于右墓主,左墓室盖石加工精制,盖石连接处十分吻合,工艺细腻。二号墓两墓室之间有宽0.4米的隔带,隔带为石质,隔带有0.15米见方贯穿洞连接两墓葬,贯穿洞内有陶制油灯两盏,油灯为半青釉,胎质为灰白色。由此,可以确定两墓葬的主人为夫妻关系,这种习俗也为北方,特别是山东地区所沿用。

左侧墓室上覆盖5条盖石,墓室内被细沙覆盖,综合一号墓的情况可以认为,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墨水河河套左右摇摆,在个别时代由于墨水河河水暴涨被水浸没所致。左侧墓室出土完整尸骨一具,尸骨腐烂程度较大,性别无法判断,但是根据中国男左女右的掩埋传统,左侧墓主人应当为男性。棺木已经朽烂,此墓室出土钱币6枚,钱币为宋真宗年间的“天禧通宝”,可以确定左墓室的下葬时间为宋真宗天禧年间,即1022年左右。另外,左墓室无其他器物出土。

右侧墓室上覆盖5条盖石,墓室内被细沙和淤泥覆盖,右侧墓室出土完整尸骨一具,尸骨腐烂较重,对应左侧墓室情况判断,右侧墓主人应当为女性,右侧墓室出土有朽烂棺木,棺木为柏木,在墓主人右手处,出土陶制青釉罐一个,青釉罐上半部覆青釉。出土钱币5枚,钱币为宋仁宗年间的“天圣通宝”“至和通宝”,至和年间为1060年左右,左右墓室埋葬的时间相差近四十年,通过对二号墓盖石的差别判断,左右墓室埋葬时间差异较大的判断得到印证。

北宋是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汉文化较发达时期,宋太祖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律条,严格限制武官干政,大力提倡汉族传统文化,汉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。即墨地区在北宋时期受北宋王朝的统治,而南宋时期被北方游牧民族金朝所统治,上述情况被即墨史书和近几十年即墨地区出土文物所佐证。

1976年,铜质“即墨县印”在即墨古城的西门遗址被发现,县印的重要性要求执政者随身携带,在古城西门遗址出土县印,可见是执政者出走时匆忙所致。1975年在市公交汽车站出土北宋款钱币200斤。2003年在正信花园工地出土75斤北宋款钱币。这些窖藏出土的北宋款钱币的共同点是其下限最晚为宋徽宗的“宣和通宝”年号钱。由此,可以认为即墨地区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间已经被金国占领并统治。

另外,2004年在工商局楼房工地发现唐、宋墓群。2009年在蓝鳌路即墨公交汽车站工地发现宋朝墓葬。2009年在蓝鳌路留村立交桥工地发现宋、元墓葬。2013年在即墨古城谢家胡同出土北宋墓葬一座,出土钱币6枚。2015年在即墨古城核心区原“周家大院”出土15斤北宋钱币。

历史上的“靖康之难”,成为即墨历史的一条分界线,前后即墨为不同政权所统治。北宋钱币的大量出土,不仅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北宋末年即墨国属及商业经济、货币流通等提供了实物资料,也能够充实完善即墨史志的记载,这些发现对当下即墨古城历史研究意义深远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即墨古城历史的悠久和厚重。(陈海波)